12月25日开始,今年压轴寒潮开始侵袭南方大部地区,多地气温创今年入冬以来新低,全国多地区开启“速冻”模式。
武汉下雪、杭州下雪、黄山下雪……这几天南方多地飘雪,甚至一度成为热点新闻。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张娟表示,12月以来中东部地区气温持续偏高,此次寒潮实力非常强劲,所以带来的降温将会很猛。 27个省会级城市气温都将陆续创新低,度过今年下半年来最冷天。 本次年末寒潮过程强度强、降温猛、影响范围广,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伴随大风,华北中南部及其以南大部地区还伴有雨雪天气,寒冷加剧。 对于为何今年寒潮天气较多?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张娟表示,从10月开始,今冬寒潮频繁“露脸”,相比常年同期寒潮次数明显偏多。 这与拉尼娜事件有一定关系,通常在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冬季,影响我国冷空气就会比较频繁。 本轮寒潮啥时结束? 专家:元旦之后可能还会经历寒潮 根据中国气象局官网显示,本次寒潮的大范围强降温过程趋于结束,但寒潮影响过的大部地区依旧比较寒冷,中央气象台首次发布低温蓝色预警。 预计元旦后,南方气温还将继续探底,多个城市气温将继续创新低。不过各地的雨雪天气今天开始都将逐渐减弱,进入收尾阶段。 北京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张明英介绍,元旦之后全国进入隆冬季节,可能还会经历寒潮; 绝对温度会更低,但降温幅度不会太大,也提醒全国各地的朋友做好防寒措施,同时注意取暖安全。 天冷了飞机更容易迟到吗? 是的!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大风乱流、雪等恶劣的天气现象逐渐增多,飞行不确定性增大。 简单来说,秋冬绝大多数航班延误的原因是由于降雪和寒冷造成的航空公司运营风险。 秋冬季节易见的低空风切变在飞机起飞、着陆阶段中对飞行安全威胁极大。 同时,冬季风暴会使跑道结冰,这意味着即使是轻微的侧风也可能超过安全起降的极限,导致无法正常起飞。 当然,在俄罗斯乘机的情况不包含在内。 冬季低能见度天气汇聚一堂,大雾、低云、风沙、雨雪会让环境低于飞行员能见度标准。 飞行员就只得暂缓起飞或返航、备降,等天气转好。 飞机在冬天需要在起航前检查和除冰,因而检修时间可能会超出预期,出现航班延误的情况。 如果天气太冷除冰液结冰了怎么办?据说要把飞机拉到室内解冻。(离谱) 总之,秋冬季节在乘坐飞机时要提前做攻略,手动降低出行不必要的麻烦。这里有份乘机小技巧记得收藏! 秋冬乘机有哪些注意事项? 为了最小限度减少天气对行程的影响,旅客在购买机票前应当关注近期该航班的天气情况。 如有重要行程,建议避免乘坐最早和最晚的航班。 在浓雾天气引起的航班延误多出现在早上,遇到该类天气尽量乘坐午后航班。 提前办理值机,预订接送机专车,避免出行难的问题。 如需乘坐中转航班抵达目的地,至少留出2小时换乘时间。 秋冬疫情防控更为严格。建议随身携带备用口罩,最好佩戴一次性手套、眼罩。提前查看是否需要核酸检测报告。 出行必备保暖外套,避免穿靴子。 疫情期间航空公司已停配毛毯和靠枕,因而乘客应当穿着保暖,避免着凉。 网上热销的充电发热手套、袜子、秋裤等「取暖神器」,因其内部含有锂电池,禁止随身携带上机。 秋冬季节飞机遇到大风、乱流的几率较大,因而容易遇到颠簸。 对平稳性要求高的乘客建议选择机翼齐平的座位。 当飞机遇到气流令机身颠簸时,两头座位的震荡幅度会比机翼中间位置大。 最后,出行前应当关注机场的防控政策,若相关地区出现疫情,有可能出现多航班取消等情况。